凡君臣佐使表里寒热诸大端,举其粗略,而他本之详,都不外是。若病烦躁,不好饮水,反畏冷不能饮者,皆其虚热,非真热也。
阴主静,静则寒湿丛生,元气微而不运,气滞不行,故痛作。惟右肢苛痹,乃偏枯之象,证本脾肾双亏,气虚挟痰,分布不周,风淫末疾,煎方加减为丸缓治。
若误投寒药,所谓承气入胃,阴盛乃亡。脾气不运,非因食伤,即因气阻。
有冲、任气逆,挟肝气而致食上逆者,法宜疏肝、降逆,如大半夏汤、小柴胡汤加吴萸、半夏之类是也。今得附子而先天真火复兴,得甘草而后天脾土立旺,何患畏寒之病不去乎?
答曰:此元阴不足于少阳之经,少阳经之阳气旺而为病也。若阴亏已极,加黄柏一钱,龟板三钱。
三阴与三阳,病形各殊,三阳不足之症,所现纯是阴色,为其阳不足,而阴有余也;三阴不足之症,所现全是阳色,为其阴不足,而阳有余也,此辨认阴虚、阳虚之切法也。春秋相反,燥湿不同故也。